文章

🚩 红色征程

2024 “共和国同龄人”寻访活动文章

我的爷爷出生于 1936 年。八十多年来,作为亲眼见证共和国从建立到发展全过程的“共和国同龄人”,我对他进行了一次简要的寻访,了解他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而成长的故事。

爷爷生于四川忠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家住长江江岸,家门口就是长江三峡地区的著名景点——石宝寨。作为家中长子,爷爷在年少时即承担起帮助父母分担农活的责任。从童年至少年的这段时光中,他曾目睹祖国饱受抗战战火的摧残,也曾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这些经历深深影响着他,让他自小便下定决心,今后要用鲜血与汗水保家卫国。

在这样的决心作用下,1955 年 2 月,时年 19 岁的爷爷顺利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他所加入的部队是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凯旋的 39 军 116 师。这支部队隶属于沈阳军区,驻守在辽宁省海城市,时刻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从军期间,爷爷在部队里刻苦训练,态度积极、勤劳勇敢,在许多训练比赛中均拔得头筹,曾荣获“优秀冲锋枪射手”称号,并担任班长一职,成为连队的标兵。

1957 年 5 月,爷爷通过在部队近三年的锻炼,经历层层选拔与考验,于 21 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至今的六十余年里,他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58 年 10 月,爷爷从军已满三年,他挥泪告别自己所热爱的军营,转业至北京,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抵达北京后,爷爷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诸如华罗庚、钱三强等科学家均云集于此。在这样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爷爷抓紧时间刻苦学习,极大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1970 年 2 月,时年 34 岁的爷爷积极响应党中央“三线建设”的号召,毅然离开祖国的心脏,赶赴成都市籍田镇的深山当中,加入正在筹建的六三〇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三线建设。他与同事们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在荒山野岭里建起一所在当时全国领先的电子器械制造厂——六三〇厂,并一直在厂里工作至退休。爷爷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企的改制,1990 年 10 月,六三〇厂正式更名为成都电视设备厂,从深山中迁至成都市永丰路。而爷爷也和同事们离开了他们辛勤奋斗二十余年的山沟,离开了那个他们曾在无数日夜里挥洒汗水的地方,转而来到成都定居。我们一家十多口人,自此也在成都扎下了根。

谈及以我的爷爷为代表的这一代人,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敬佩。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牺牲了自己和家庭,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全部力量。他们不惧风吹雨打,不怕天寒地冻,他们是英勇无畏、敢想敢为,舍小家为大家的一代人。正是他们这些平凡的人,用他们的血肉,挺起了我们中华的脊梁。

在采访爷爷的过程中,我看见他如数家珍般地仔细翻看着每一张老照片、老证件,满是皱纹的手缓缓摩挲,就如同抚摸自己的孩子。每每讲到动情处,他总是十分激动,于是不由自主地提高声调,双手不断地挥舞着,浑浊的双眼饱含热泪。那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事例与他浓厚深切的感情相互交融,把我带回了那个热血沸腾、艰苦奋斗的年代。

我将牢记爷爷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而成长的故事,珍惜老一辈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和他们为祖国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