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19 世纪 30 年代,欧洲正经历一场席卷大陆的政治风潮。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刚刚结束,法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世界处于资本主义掌控之下。然而,资本主义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欧洲资产阶级对帮助其成就事业的无产阶级却毫不留情,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了极端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的加剧,激发了无产阶级的斗争,欧洲相继爆发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这些无产阶级斗争者们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新的同盟、新的纲领,带领他们突破资本主义的魔爪,获得真正的自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共产党宣言》这一伟大的理论著作在伦敦问世,它的出现,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激励着劳动者对抗资本压迫,追求自身权益。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 1848 年共同撰写的重要著作,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它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必要性。宣言不仅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还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1936 年,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
“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这三本书中,第一本即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内容丰富而深刻:
第一部分,宣言系统回顾了历史上各个阶段的阶级斗争,指出“历史的所有社会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作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力量,通过工业革命的推动而崛起。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日渐壮大,并成为斗争的主要力量。这一部分强调了阶级对立的不可避免性,为后续的解放斗争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讨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和斗争策略。宣言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致,为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同利益而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呼吁工人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并激励他们摒弃分歧,团结在一起,抵制资产阶级的压迫。
第三部分,宣言详细描述了共产主义的目标。这里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除一切社会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只有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才能彻底消除剥削,实现人类的解放与幸福。该部分指出,虽然无产阶级的斗争涉及不同的具体目标,但最终都指向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
最后一部分,宣言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国际工人团结的必要性。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但这句话不仅是号召,更是对整个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总结。未来的斗争,不仅限于某一国家,而是需在全球范围内团结起来,共同推动社会变革。
《共产党宣言》最核心的思想是阶级斗争,强调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不同阶级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揭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这一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基本动力。宣言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社会变革通常发生在生产关系变更之后,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宣言》的根本目标,意味着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需分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理论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成为重要指导思想。
放眼全球,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理念理解最深刻,运用最娴熟。土地革命时期,他们发动群众,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目标;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制度;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说“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主张,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都是为了民富国强,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当今社会,尽管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但收入不平等、阶级固化等问题依然严重,重温《共产党宣言》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共产党宣言》不仅是一部理论巨著,更是一份激励人心的号召书。它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各国无产阶级的觉醒与斗争。读完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不仅增强了对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变革的理解,更明确了青年一代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责任与使命。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应找准新时代青春航向,勇敢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