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策中的交易偏见
生活处处是决策。交易的过程也是决策过程的集中体现,在此行为中,交易的双方或多方需要考虑与权衡多种影响因素,使最终自身支付的成本符合购入商品的价值。然而对一般人而言,交易的过程实际上充斥着大量隐秘的心理效应,商家可能利用这些潜在的效应谋取更多的利益,换而言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当知晓那些诱导我们决策背后的秘密,理性消费,维护权益。
在《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中,作者将这些心理效应称作交易偏见。在开始介绍之前,他首先向读者抛出一个故事,经改编后,概括如下:
张三与室友在南大合租,他们想买一套双人被,商店有三种款式:普通、豪华、超大号豪华。因为就两个人睡,他们打算买豪华双人被,却意外发现当天双人被促销,所有款式售价一律 400 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折扣,因为这三款双人被原价分别为 450 元、550 元、650 元。如果你是张三,你会买哪种被子?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需略一思考就会发现,在三种款式的被子中,超大号豪华双人被优惠最多,达到了 250 元,如此看来,似乎选择这一款式最为划算。恰好,这与张三想法一致,他虽然原本只打算买豪华双人被(因为不论是尺寸还是厚度,豪华款都是最合适他们两个人用的),但一看有这样的促销活动就改变了主意。他认为,买豪华双人被似乎不够赚,既然价格一样,何不买原价最贵的超大号豪华双人被呢?
最终,书中他们得到的结果是:
“两人还没为这笔‘合算交易’高兴几天,就发现超大号的豪华双人被很难打理,被子的边缘总是耷拉在床角,更槽的是,每天早上醒来,超大的被子都会拖到地上,为此他们不得不经常换洗被套。过了几个月,他们已经后悔当初的选择了。”
以上,便是最为常见的交易偏见,即合算交易偏见。对于这个虚构的故事,当我们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张三的选择时,便会发现问题所在。对于张三而言,豪华双人被效用最大,价格是 400 元,和其他三款被子的价格相同,所以按理来说,他应该选择豪华双人被。但是,张三却是这样考虑的:超大号豪华双人被原价 650 元,现在是 400 元,整整便宜了 250 元,比买其他两款双人被省钱省得更多,如果购买了超大号的豪华双人被,就是得到了最合算的一笔交易。
这实际上是一种谬误。我们在决定是否购买一样东西时,衡量的是该物品给我们带来的效用和它的价格哪个更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能价格比,然后再看是不是值得购买。既然从实用性来讲,三种被子中,给张三带来满足程度最高的是豪华双人被,而且它们的价格也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张三当然应该购买豪华双人被。
然而,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他的心理账户还在盘算另外一件事,即交易带来的效用。所谓交易效用,就是商品的参考价格和商品的实际价格之间差额的效用。这就是合算交易偏见。这种合算交易偏见的存在使我们经常做出欠理性的购买决策。
理性的决策者应该不受表面合算交易或无关参考价的迷惑,而应真正考虑物品实际的效用。
需要认识到,你购买某件物品是因为这件物品对你效用最大,而非购买这件物品似乎让你赚得更多。将物品对你的实际效用和你要为该物品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权衡,以此作为是否购买该物品的准则,这才是作为一个智慧的消费者应当作出的决策。